青州黃鹿井古村
【當前瀏覽量:15992】





游走在黃鹿井古村是一種愜意的享受,在這里仿佛時間靜止,清晨,透過古村橋上的一抹微光,恰好的裝飾了這不經(jīng)意的小村莊,大山深處是啾啾的鳥叫和蟲鳴又增添了勃勃生機。斑駁的石板路、傳統(tǒng)的老房子,仿佛再看一眼就能穿越到那個從前很慢的時代,所以請你來,感受這份慢時光,感受這里的傳統(tǒng)文化!
關于黃鹿井村有一個動人的傳說,相傳宋朝時期,祖先率家人遷徙,途徑此地,見山水清秀,北邊水崖下有一泉水,清甜甘冽,遂定居,并取名北崖村,(又作白崖村)清朝時期,青州大旱,北崖村(原村名)一人路遇黃鹿仙人討水喝,村民善良施舍水兩擔,仙人感激,以鹿杖畫地,此地打井,泉水汩汩,此后村莊改名黃鹿井村。
這是文舉人李良棟的故居,李良棟的一生坎坷且充滿浪漫的文藝色彩,相傳,李良棟自幼勤奮好學,曾在青州府旌旗書院讀書,每次比試均為"超等第一名"(現(xiàn)存完好的試卷),光緒十年(公元1884年)參加鄉(xiāng)試,中文舉后,青州府放官青州府西南約約長(管轄范圍東至青州府西門,西至淄川佛村,南至淄川太河,北至臨淄金陵),為官一年后,本人自愿棄官,上書青州府,讓位于本族兄弟李良瑞(現(xiàn)有李良瑞故居保存完好)。辭官后,潛心研究文學,教書育人,在村里德高望重,民國二年(公元1913年),因病去世。整齊的四合院還留有濃濃的書卷鄉(xiāng),正所謂"詩書傳家久,耕讀繼世長"。
這是黃鹿井著名的古井。傳說在清朝康熙末年,青州大旱,小白崖村(黃鹿井村原村名)的人都到二十里以外的殷公井挑水吃。一天,村民葛文亮挑水回來,在莊西青石場上休息,這時個一老道牽著一只黃鹿來向葛文亮討水喝,葛文亮看他可憐就答應了。老道一口氣把一桶水喝完,又把另一桶提給黃鹿。他說:"飲你水一擔,還你井一眼。"說著在青石板上用趕鹿的棍子畫了一個圈說:"此地井水潺潺,打井需要三番,一升石渣一升錢,還要十三王子才能穿。"說完牽鹿揚長而去。葛文亮記著道人的話,回村就約人湊錢打井。井挖到三尺深,就碰上個小泉眼,大伙兒高興,請人立塊碑做紀念。想到老道牽著一只黃鹿,遂起名叫"黃鹿井"。
黃鹿井村內(nèi)著名景點神像山。神象山坐落于黃鹿井村村北,是一座自然形成的漂亮景觀,酷似一只大象,象身在山中,象鼻和象臉呈現(xiàn)在外。
相傳,古時候在象鼻山東側(cè)的十八盤深山峽谷里有一條危害人間的蟒蛇精,興風作浪,危害人間,每年為保平安,附近村民向蟒蛇精進貢一個童子,輪到誰家,誰家都傷心難過。有一年輪到一戶葛姓人家,家人傷心欲絕之時一路人經(jīng)過,問其緣由,葛姓人家將蟒蛇精危害一方的事告訴了路人,這個路人憤怒無比,決心收服蟒蛇精。
獻童子那天,這個義士陪同村民一起來到十八盤,當水桶般粗的蟒蛇精從半空飄下時,狂風大作,昏天暗地,村民嚇得躲了起來,這位義士卻毫不畏懼:"妖孽,竟敢在此危害人間,快快拿命來!"只見他忽然化為一頭十幾米高的大象,與蟒蛇精打了一天一夜,最終將蟒蛇精殺死。
原來這位義士是天上的象神,可那蟒蛇精卻是東海龍王的外甥,龍王將象神告上天庭,玉帝也知蟒蛇精死有余辜,但象神私自下凡,違反天條,被罰化為神象山鎮(zhèn)守此地,保一方平安,三千年后才能重返天宮。黃鹿井村村民感念象神義舉,每逢初一、十五便上山祭拜。
這棵宋槐是宋朝開寶年間栽植,距今約有1000多年的歷史。樹干直徑2米左右,因年代久遠,樹干中空,成人可藏于其中。樹皮保存完好的一側(cè),枝繁葉茂。宋槐兩邊枝干伸展,枝葉交相輝映,如同一位長者,泰然屹立,守護著村莊。
相傳宋朝開寶年間,一位趙姓將軍旗開得勝,途經(jīng)此處,見此地山高云淡,溪水環(huán)繞,風景優(yōu)美,但周邊四處空空蕩蕩,無庇蔭之地。將軍遂決定,在此處栽植幾棵槐樹,一來供當?shù)卮迕窦{涼,二來慶祝自己戰(zhàn)爭取得勝利,以作紀念。后幾經(jīng)變化,僅存此宋槐。
村內(nèi)其他的旅游資源
點評內(nèi)容